清代大稻埕地區的店屋多為單層樓的閩南式建築,建材以土埆壁與紅磚為主。為節省建材並符合商業集市的要求,排列成連棟式的商店街。採用兩屋坡構成的斜屋頂,並以紅瓦鋪面,且附帶騎樓,在潮濕多雨的氣候中方便雨水流動,並遮蔽強烈的陽光 [1]:119
小廟哪來本事請來大和尚?」我滿臉狐疑打聽,原來,這票人馬來自大稻埕以米糧 起家的「葉晉發商號」,去年初在對門開了家台味法菜「知貳茶館」,旋又拿下台北市「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簡稱URS),從老本行出發,大搞 米業文藝復興運動,秧苗、白米由台東池上小農直送,結合食堂、畫廊,甚至秧田於一 地。
昭和年間林子詵過世後,其子林欽英、林欽典兄弟分號,以「復振英記」、「復振商店」為店名,各自獨立營業。林欽英別創復振英記後,仍與泰益號有所往來,1933年林欽英發信聯繫泰益號,除了說明林振源商號的分號情形外,也懇請泰益號定期告知海產什貨之行情。(圖2) ...
昭和年間林子詵過世後,其子林欽英、林欽典兄弟分號,以「復振英記」、「復振商店」為店名,各自獨立營業。林欽英別創復振英記後,仍與泰益號有所往來,1933年林欽英發信聯繫泰益號,除了說明林振源商號的分號情形外,也懇請泰益號定期告知海產什貨之行情。(圖2) ...
回顧迪化街的發展歷史,其所在地舊稱大稻埕,約於19世紀中逐漸形成市街,1860年 淡水開港後,外商紛紛來此設立洋行,從事茶葉貿易,帶動大稻埕地區蓬勃的商貿 ... 儘管百年歲月物換星移,大稻埕迪化街上,仍有幾家老商號延續迄今。2013年「時空 旅行」特展旅人-長崎泰益號陳氏家族,20世紀初與臺灣地區貿易往來的書信,使今 人 ...
回顧迪化街的發展歷史,其所在地舊稱大稻埕,約於19世紀中逐漸形成市街,1860年 淡水開港後,外商紛紛來此設立洋行,從事茶葉貿易,帶動大稻埕地區蓬勃的商貿 ... 儘管百年歲月物換星移,大稻埕迪化街上,仍有幾家老商號延續迄今。2013年「時空 旅行」特展旅人-長崎泰益號陳氏家族,20世紀初與臺灣地區貿易往來的書信,使今 人 ...
2008年1月13日 ... 這是去年拜訪這家中藥店所寫,這樣的老店已經不多,還想再去看看。 乾元蔘藥行立 面頗具後現代特色 大稻埕迪化街是台北市現存最具有歷史意義的老街,假日這裡的 遊客來自世界各地,經常看到導覽的人拿著麥克風跟大家講這條街的歷史,每逢過年 ,這裡總是擠滿了辦年貨的人。 參加過一次葉倫會老師辦的導覽,又 ...
而歷史最悠久的老字號乾元行,位在大稻埕老街迪化街一段七十一號,由張清河先生於光緒元年(1875)創立,迄今已有133年歷史。 乾元行並非均由同一家族經營,在中藥街日益繁榮時,張清河把行務交由弟子陳茂通來負責經營,後來經歷朱樹勳、盧阿山等人,一直到陳金清富接手之後,才改傳給子孫。 乾元行 @ 台北,古蹟,老房子, ...
2016年2月10日 ... 台北市迪化街老桂坊店長吳俊美指向右前方霞海城隍廟,她說,郭雪湖1930年畫「南 街殷賑」,應該是從萊爾富超商這個角度描繪;畫裡的廟和乾元元丹本舖藥行,和現在 位置一樣。畫左下 ... 茶店是閩南老宅,有如茶葉博物館,前面供顧客選茶、試茶,後面 保留製茶工廠,茶行至今仍用傳統炭火慢焙烘茶,開放預約參觀。
于是“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与“重轮乾元钱”三钱并行,结果钱法屡易,物价腾贵,币制更为混乱。这里附带说一下“飞钱”。宪宗时,为了解决钱荒,也为了携带和交易的方便,始行“飞钱”。所谓“飞钱”即是一种汇兑方式。其办理方法为:在京商人,将售货所得款项,交付各道驻京的进奏院、有关机关、各地设有联号的富商,由机关、商号发给半联票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