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4
盡心章句上(十八)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註釋」 人之有德慧術知者:知同「智」。趙注:「人所以 ...
盡心章句上(十八)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註釋」 人之有德慧術知者:知同「智」。趙注:「人所以 ...
2006年2月1日 - 盡心第十八章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孼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翻譯:孟子說:“有德行、智慧、謀略、見識的人, ...
2014年8月15日 - 孟子曰:「盡其心(朱註: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者,知其性( ...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疢,ㄔㄣˋ;災患)。
28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本文意旨? (A)想達到成功的目的,必須深謀遠慮
3.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疢疾:災患 (B)獨:唯也 (C)孽子:庶子 (D)達:飛黃騰達( ...
下列引文,與《論語》這段文字意旨較相近的選項是: (A)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B)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恒存乎疢疾 (C)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 ...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疢疾:災患 (B)獨:唯也 (C)孽子:庶子 (D)達:飛黃騰達( ...
2011年9月5日 -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孼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翻譯:孟子說:“有德行、智慧、謀略、見識的人,常常是因爲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