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講前介言 ( 庚申之秋講於論語講習班 ) 這件事必需看得特別,往後沒有這個機會了。因為吾年歲大,無法重復講第二次,而且後來也沒有能像吾一般有這些好事。再者,要有像這麼適中的地點不容易找。
孔子 畫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今中國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 ...
提示 正文中的藍色文字是詞條,點擊藍色文字可進入該詞條頁面; 正文中的紅色文字是尚待創建的詞條,點擊紅色文字可進入創建詞條頁面; 歡迎參與詞條創建或編輯修改!
《禮記·學記》 白話解 禮記卷十八 前言:本篇記述學習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論及教學為師的道理,與大學發明所學的道術,相為表里,故甚為宋代理學所推崇,以為《禮記》除《中庸》、《大學》之外,唯《學記》、《樂記》最近道。
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 儒家 倫理文化中的架構,起源於先王之學,經「思孟」「五行」闡發,歷經漢朝,並盛行於宋、明、清三代。三綱指三種儒家認定的倫理關係的原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六藝是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也泛指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學科 總稱。六藝有兩種的含義,分別是《周禮》的古六藝和孔子提出春秋後的六藝。 《周禮》 的六藝是西周前貴族教育的六個學科: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禮分五禮(吉、凶、 賓、軍、嘉);樂分六樂(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鑊、大武);射分五射(白矢、參連、 ...
又一次拜讀老師的文章,再一次解了我的一些疑惑。我剛開始學習易經的時候,買了兩本書:《周易本義》和《易學啟蒙》,然後開始硬著頭皮閱讀,至於裡面在說什麼,完全 ...
名號與稱呼 孔子在世時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由董仲舒倡議,漢武帝施行「獨尊儒術」政策,後世統治者或孔教信徒陸續尊稱孔子為聖人、文聖、至聖 [5]、至聖先師、大成至聖先師 [6]、萬世師表 [7]。
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卷七 禮記) 【白話】用禮儀引導人心,用音樂調和人情,用政令統一人們的行為,用刑罰防止人們的邪惡。
書法被孔子定為「六藝」之一,是古代君子必需具備的技能、技藝。由於古人把讀書、識字、寫字等量齊觀,書法就不再是純粹的技法,而且等同於學問修養。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看重書法,把它視為載道的工具、文章的衣冠,也是個人學養的外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