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0日 - 台灣大規模的伐木事業開始於日治時代,1912年,阿里山區第一列運材車自二萬坪開出。自此,台灣百萬年的原始檜木林開始遭到慘烈的殺戮,漸次淪亡。如今,阿里山留有一座樹靈塔,即為日人大量殺伐檜木巨靈以至手軟、心驚,不得不建塔以告慰樹靈。總計在1912年~1945年間,官營的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三 ...
(1) 國有林伐木超過造林凡 38,708 公頃,(2) 公有林則反是造林超過伐木 17,487 公頃,(3) 私有林伐木 超過造林 7,237 公頃 林野面積的減少不能視之為「輕視林業」或「濫發森林」,只要伐木出於計劃且無礙保安,林地減少是土地開發可預期的的結果 ...
台灣清治時期前期,因為對台灣採取消極防範政策,經濟活動多來自移民的開墾,這裡面又以水利經濟最為出色。水利事業通常是農業的根基,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自1719年,施世榜利用濁水溪河水,完成水利工程後,「圳」成為台灣經濟的發展關鍵。
2016年3月11日 ... 標籤: 台灣, 山地鐵路, 扁柏, 日本, 日治時代, 林場, 林業, 森林, 紅檜. ... 課本沒告訴你 的台灣林業史:日本人拿手鋸砍,國民政府拿的卻是電鋸 ... 如果說要看到精確的伐木 數據才肯相信國民政府是以海量在砍伐台灣的原始山林,日本人其實只拿了一小部分 ,而堅持忽視上面十二大林場中有九大林場都是出自純正的中華 ...
日本治台後即發現台灣擁有極豐富的森. 林資源粲便進行有計畫而大規模的調查粲自 . 1912年開啟阿里山伐木事業之後粲接續從事. 八仙山、太平山、巒大山、太魯紹、 林田. 山、木瓜山等處的開採;至1945年戰爭結束. 止粲總計在台砍伐森林1.9萬公頃 粲蓄積680. 萬m3。日人於台灣森林開發固然不遺餘力粲. 而對保虢與造林亦予重視 粲故 ...
清代雖未在臺大規模開採林木,但對樟樹採伐利用為多;1690及1725年兩度在臺設 船廠並開辦軍工料館供料,沿山樟樹概歸官有,匠首伐樟之餘准私熬樟腦以帶動產業 ;1887年臺灣開設縱貫鐵路,特設伐木局入山採樟供為枕木。臺灣樟腦生產占全球總 產量3/4,最盛期1886-1895年,年均外銷量108萬公斤(18,000擔)。至臺灣割讓 ...
八仙山林場是位於臺灣 八仙山的一座林場。日治時期稱為八仙山事業區,戰後改成「八仙山林場」,屬林務局所管轄。八仙山事業區為日治時期台灣三大官營林業之一,日治期間所運出的木材雖不如阿里山與太平山多,知名度亦不如前兩處響亮。
遠洋漁業作業情形 遠洋漁業是指漁船在200 浬經濟海域外從事漁撈作業的漁業方式,近年來遠洋漁業地漁獲量約為75 萬公噸,佔漁業總產量的57 %以上。我國鮪延繩釣漁船包括超低溫鮪釣及傳統延繩釣二種,其作業漁場遍布三大洋之公海漁場,鰹鮪圍網則集中在中西太平洋海域,而魷釣漁船則多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外海)、北 ...
【Biling Sasi/Talu(王啟倫) 立法院】 2018-01-13 林務局在107年1月推動「台灣木材」標章,民眾除了可以選購標有「對森林友善」的木業產品,也可以選購國內合法生產的「台灣木材」標章產品,以行動支持台灣林業,增加林農收入時,希望也減少 ...
戰後,台灣農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恢復-發展-停滯-轉型”四個階段,也反映了台灣農業的興衰史。 1945-1952年,是台灣農業的恢復階段。農業在日據時代曾獲得較大發展,尤其是20-30年代,在日本所謂“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的殖民政策下,出現了台灣農業發展的一段“黃金時代”,也形成了以稻米和甘蔗為主的單一農業生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