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7日 - 正因有著濁水溪的滋養,彰化成為台灣重要的農業大縣,孕育了許多豐美的農作物。百年來,流動不息的溪水以及其下所沉澱的黑沃膏土,滋養著歷代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更見證了台灣農業的歷史。 用農田種出工業:從土地改革到經濟起飛. 時逢國民政府來台,土地改革是當時農業施政的首要之務;從三七五減租、 ...
1.台灣的農業變遷歷程 關於台灣農業結構分析,大抵是以台灣整體經濟變遷脈絡之上。戰前1929年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的台灣》以及1941年川野重任《台灣米穀經濟論》即以前資本主義社會的視角,分析日本殖民地台灣以米糖為基礎的農業經濟,如何由 ...
一、 台灣農業發展歷程. 回顧台灣農業發展歷程,在一九五0年代,由於糧食不足,農業施政的首要工作是改善生產環境、引進新技術等提高生產力的措施,以達到技術效率;一九六0年代,國內農業生產已達自給自足而有餘的階段,逐漸累積資本,政府開始鼓勵農民種植經濟作物,並積極開拓國外市場,以追求價格效益與市場效益,而且為 ...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實施「農業台灣,工業日本」。 光復後政府實施「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 由於農村在糧食、勞力、資金及市場等方面的貢獻,台灣經濟成功的起飛,在1960年代進入經濟型態的轉捩點。 農業在GDP中所佔比例由1950年代超過30﹪,降到2007年為1.45﹪,如加計農業相關1、2、3級產業則約佔11%,農業仍為 ...
畜產試驗所 呂秀英 壹、前言 一、農業的重要性 廣義的農業包括農、林、漁、牧業等四大部門。自然界的生態與環境和農業的關係最密切,此乃因為農業是培育動植物的產業,其本身就是生態與環境的一環,所以欲使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萬物生生不息 ...
2011年8月10日 ... 農業在台灣經濟發展中曾經佔有重要地位,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大量資金、勞動力與 市場,奠定了台灣經濟起飛的基礎。60年代末期後,農業“功成身退”,逐步進入停滯期 ,成為三大產業中最小的部門,在整體經濟中已處於相當次要的地位。80年代以來, 台灣當局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調整農業發展方向,台灣農業 ...
台灣清治時期前期,因為對台灣採取消極防範政策,經濟活動多來自移民的開墾,這裡面又以水利經濟最為出色。水利事業通常是農業的根基,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自1719年,施世榜利用濁水溪河水,完成水利工程後,「圳」成為台灣經濟的發展關鍵。
科學發展 2011年1月,457期| 135 以台灣好米、米製食品、高級酒類、養生醋及米系列美容保養品,呈現稻 米的多元利用。農業揭櫫穩定人民生活、支援經濟發展及維護永續生態的最高理想。政府在台灣
2009年3月10日 ... 壹○前言. 農業在台灣經濟發展中曾經佔有重要地位,為工業方面發展提供了大量 資金、工. 業發展、勞動力與市場,奠定了台灣經濟起飛的基礎。60 年代末期後,農業“ 功. 成身退”,逐步進入停滯期,成為三大產業中最小的部門,在整體經濟中已處於. 相當次要的地位。80 年代以來,台灣當局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
經濟全球化第一講:台灣產業發展歷程與現況 77 過去,農業的生產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工業革命之後,經濟發展的要素投入就以能源、動力為主,因 此工業經濟中的基礎建設便是能源、工業原料的開發,以及工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