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洋行(英语:Jardine Matheson,前名渣甸洋行)是著名老牌英資洋行,远东最大 英資财团,清朝時即從事與中國貿易。渣甸洋行對香港早年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亦是首家在上海開設的歐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國公司。今天的怡和是一家 業務多元化的國際集團,組成集團的母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英语:Jardine ...
怡和洋行(港交所前編號:15)嚮香港係一家洋行同房地產跨國企業,以前叫做渣甸 洋行(Jardine Matheson),1832年7月1號成立。香港開埠1840年代第一次公開拍賣 地皮,怡和投得銅鑼灣一帶土地發展。嚮1997年前,怡和洋行嘅上市地位搬咗去 新加坡,歷史上叫做「怡和遷冊」。 香港地方有幾條街係佢改名:. 怡和街 · 渣甸坊 · 渣 甸街 ...
2016年7月21日 ... 怡和洋行創辦人之一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19世紀在亞洲從事鴉片貿易生意, 賺得第一桶金後,於1832年在廣洲成立渣甸洋行﹙怡和的前身﹚,以發展地產、港口 和貿易業務起家,其後不斷壯大,成為香港最大的英資財團,昔日與太古洋行﹙Swire ﹚、和記洋行﹙John D Hutchison & Company& Co.﹚及會德 ...
世界大百科事典 第2版 - 怡和洋行の用語解説 - 香港を拠点に中国貿易に携わった 最大のイギリス資本商社。中国名は怡和(いわ)洋行,渣甸(さでん)洋行とも記される。 スコットランド人W.ジャーディンとJ.マセソンは1832年(道光12)澳門(マカオ)に怡和洋行 を設立し,アヘンや茶貿易に従事...
怡和洋行(英语:Jardine Matheson,SGX:J36,LSE:JAR)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贸易。洋行对香港早年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国公司。
怡和洋行 清代活躍於臺灣的英國商行。英國人渣甸(William Jardine)與麥贊臣(James Matheson),原各自在廣州經商,1832年合組渣甸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1842年香港割讓英國,乃將總行移至香港,更名怡和洋行。
怡和洋行早年參與對中國貿易,主要從事鴉片及茶葉的買賣。林則徐在1839年實行禁煙時,怡和的創辦人威廉·渣甸親自在倫敦游說英國政府與滿清開戰,亦力主從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為貿易據點。1841年香港開埠之初,怡和即以五百六十五英鎊購入 ...
怡和洋行,一個熟悉的名字,熟習到令人忽略了它與華人商業圈的深遠淵源,忽略了它在英國對華關係上曾扮演的重要角色。 1932 年 7 月 1 日,怡和洋行成立於廣州,是至今成立於南京條約(1842 年)之前而又碩果僅存的貿易商,而它在清朝對英簽訂 ...
吳淞鐵路,亦安裝了中國的第一部電梯和引入各種機械及工業設備。1912 ... 羅福泰 安昌行 容有光 洋行 安平五洋行 禮和洋行 Richard von Carlowitz Bernhard Harkort 瑞記洋行 ...
2001年8月27日 ... 在十九世紀末洋人不可一世的年代,洋行和當地雇用的買辦成為歐美帝國強權壓迫最 具體的象徵。這種左派的想像隨著帝國的解體而淡去,於是「洋行」又染上一絲懷舊的 味道,令人想到五、六○年代物資匱乏的台灣,洋行所進口的「舶來品」有如當年嚐到 的蘋果滋味,是那麼奢侈、遙遠而稀少。甚至,還可以往前回溯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