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可降解的澱粉塑膠製造 的餐刀,叉子和匙。 主條目:生物可降解塑膠 可分解塑膠能於陽光下分解。亦有於塑膠中加入 ... 一般來說,塑膠製品的表面比較難有變化,因此需要採用噴塗、電鍍等二次加工技術來裝飾表面,增加產品的價值感。不過噴塗 ...
二、輸入、輸出或批發化學原料及其製品 之事業。三、零售車用燃料油(氣)、化學原料之事業,使勞工裝卸、搬運、分裝、保管上述物質之工作場所。12 WHO: 誰適用GHS?(續)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九十年三月二十八日台九十勞安一字第 ...
塑膠分類標誌(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或稱合成樹脂識認碼、塑膠材質編號、塑膠材料編碼與塑膠編碼,是 美國塑膠工業協會 ( 英語 : 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 於1988年所發展出來的分類編碼方式。 絕大多數的塑膠皆可回收,但需要因它們不同的 ...
編輯臺觀點 因為便宜又方便,臺灣人習慣使用塑膠製品。但是隨著科技與醫療發達,逐漸發覺在缺乏正確知識的情況下,塑膠食品容器成了危害身體健康的殺手。推動安全認證制度,讓消費者深入了解、正確使用,才能發揮塑膠製品的優點。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食品出口貿易的增多,相關食品安全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更多關註。其中食品用塑膠包裝材料的安全性問題十分突出,塑膠成分分析就變得尤為重要,通過“”技術對塑膠的成分進行分析有助于保證其合格性。中文 ...
哈摟女孩們>< 我想跟大家討論一件事 相信大家對於柔珠對環境的危害應該都不陌生 >< 大意就是柔珠跟著水排出之後因為太小濾不掉 所以會直接流進海裡被魚吃下去,汙染環境 知道這 ...
注意事項 並不是所有的柔珠都是塑膠製成,已有企業採用杏仁子、燕麥作為天然去角質成分。您可以藉由產品標籤上的成分標示辨別,避免購買含有 PE、PMMA、PP、PET、Nylon-12、Nylon-6 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從源頭改變!
食品容器具的接觸面若含有塑膠材質,將採取強制標示!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於2017年4月26日召開記者會,宣布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6條的規定,自7月1日起製造的食品容器具與包裝,若其接觸面含有塑膠材質,例如塑膠杯、塑膠淋膜紙杯 ...
一、依「商品標示法」第六條(現行條文第七條)「商品標示所用文字,以中文為主,得輔 以外文。但外銷商品,不在此限」規定,主要成分標示應使用中文,以保障消費者 ...
1 玩具商品中文標示函釋案例(106.6.1) 商品應同時遵守「商品檢驗法」及「商品標示法」。 函釋:一、查有關法規之適用,若同時存在數種且處於相同位階法規時,其適用之順序及原則,依據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6 條規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