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序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 西元五九 年——六四九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 十六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二 十七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 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
孔子 畫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今中國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 ...
《孝經》淺解 編者按: 孝是我國傳統的美德,最早記載孝行的文獻是《尚書》。自古以來施政者都重視孝道,近年來國家和各地政府也都有評選表彰孝子的活動,孝道是人間第一義。至圣先師孔老夫子一生倡導「仁」道,并以孝作為實踐仁道的根本。
光碟ID 片名 內容/講師 001 2009年老師的話 (1-11) 002 仙佛慈語 光明的智慧(1,2),幸福之道,從無常走向安寧,南極老仙翁,一談心見性,剛常坤德 003 白水老人叮嚀慈語 白水老人叮嚀慈語(1,2),白水老人溝通集(1) 004 前人慈語
三月花語—杏花 三月花語—杏花 酒的使者、少女的慕情、嬌羞 江銘輝 五夢網 圖: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生動的美麗風景。 杏花的花語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花,以杏花為名的杏花村 ...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說:「善哉!信如君不 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他日又問政於孔子,孔子說:「政 在節財。」景公想封孔子為尼谿田大夫,遭齊相國晏嬰進言勸阻,晏嬰認為孔子會干擾 齊國的文化。後來得知齊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沒有辦法,只好辭退孔子,孔子則重回魯 ...
2015年5月15日 - 〈先進3〉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這章將孔門弟子的特長分成「四科」,總共十個人,唐朝以後通常稱為「十哲」。這十位也都列名在孔廟的大成殿中,有機會各位可以到孔廟去算算看﹝其實除了這十位之外,還有孔子完全不認識的人﹞。這十人算是孔門弟子 ...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重刻《安士全書》序一 重刻《安士全書》序二 《陰騭文廣義》原序 文昌帝君陰騭文 補缺 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 未嘗虐民酷吏 救人之難 濟人之急 憫人之孤
孔門四科分別為:德行、政事、言語、文學 德行四人是顏回、冉伯牛、閔子騫和仲弓 政事有弟子:冉有、季路 ,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游、子夏 顏回,字子淵,又稱顏淵。 冉伯牛,名耕,字伯牛。 閔子騫,名損,字子騫。主孝道,作為二十四孝子之一 仲弓,名冉雍,字仲弓。早年拜師孔子,為人敦厚氣度寬宏,沉默厚重,孔子稱讚他可以做 ...
學而第一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