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英國人James Tait在福建廈門成立德記洋行(Tait & Co.),屬於英屬東印度 公司/ East India Company (註一)。洋行是鴉片戰爭以前,清廷特許在廣州經營對外 貿易的行號,也是近代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企業機構。 清咸豐八年(1858),鴉片 戰爭後,中英締結天津條約,清廷准開台灣(安平)及淡水二港為通商口岸,而後外國 傳教 ...
酒神在希腊羅馬神話中的名字是巴克斯(羅馬版)或狄俄倪索斯(希臘版),在遠東地區的名稱則是杜康——日本清酒釀酒師的頭銜,正是杜氏。 水稻種植技術在日本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期間由中國傳入;自此,古代日本人即樂此不疲地將珍貴的糧食釀制成瓊漿玉液,其愛酒程度之深,讓在甲骨文出現以前已迷戀美酒的 ...
外国在华洋行是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18世纪60年代兴起“散商贸易”﹐随之产生外商代理行号。1840年以后﹐外国在华洋行日益发展﹐是外国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工具。...
1832年7月1日,一個普通合股公司怡和洋行在中國廣州成立,渣甸、馬地臣是主要合伙人,次要合伙人有霍靈沃斯·馬格尼亞克、亞歷山大·馬地臣、托馬斯·比爾(時鐘和自動機器發明者)等人,中文名稱'怡和',意為'快樂融洽',買賣鴉片、茶葉和其他貨物。1833年,國會結束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對中英貿易的專營權。怡和洋行抓住了機會, ...
威廉·渣甸(Dr. William Jardine,1784年-1843年)来自苏格兰,早年曾是一名在中国从事鸦片贸易的船上的外科医生,后来创办了怡和洋行,成为一名强大的商人,并在推动鸦片战争中起关键作用。...
哥胪士洋行位于云南蒙自县南湖畔,是蒙自开埠通商后外国洋行中开设时间长,营业额大的洋行之一。...
今日讀書會邀請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游博清博士以「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檔案」為題報告。 ... 十七世紀以來,中國與歐洲各國的貿易活動越來越頻繁。 ... 除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檔案外,游博士也介紹其他影響中國近代貿易的重要英國商行的檔案,包括匯豐銀行、怡和洋行、渣打銀行、太古洋行等,並簡介其檔案的 ...
駱駝洋行, 臺東市。 50 個讚。酒類、飲料、果汁銷售,活動現場生啤酒服務~
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二次北上,清廷被迫簽訂北京條約,開放滬尾成為通商口岸。 同治元年(1862),正式設關徵稅後,淡水港迅速成為北台灣第一大港,洋行林立,佔全台貿易量達六成,而以茶葉、煤、樟腦為出口大宗。 當時沿著河岸分佈的五大洋行──寶順、德記、水陸、和記、怡記幾乎壟斷整個茶葉出口。 淡水的洋行建築多 ...
2016年2月26日 - 炸雞洋行 一直都是國華街排隊名店之一 每天下午現炸的雞腿肉 讓每個經過的觀光客一定會聞香而來~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