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清治時期前期,因為對台灣採取消極防範政策,經濟活動多來自移民的開墾,這裡面又以水利經濟最為出色。水利事業通常是農業的根基,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自1719年,施世榜利用濁水溪河水,完成水利工程後,「圳」成為台灣經濟的發展關鍵。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謝國興指出,中華民國在1931年在台北設有「中華民國駐臺北總領事館」,在法理上中華民國完全承認日本對台灣統治的合法性。「日據」則是意味著日本或者非法、或者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情況下佔據並統治台灣,「日治 ...
二林事件,又稱二林蔗農事件、林本源製糖騷擾事件,日治臺灣時期的農民運動,於1924年至1925年間在彰化二林發生。蔗農不滿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的甘蔗收購價格太低,引發衝突事件。 目录. [隐藏]. 1 起因. 1.1 米糖相剋問題; 1.2 「工業日本,農業臺灣」政策. 2 事件過程; 3 參見; 4 資料來源; 5 外部連結. 起因[编辑]. 米糖相剋問題[编辑].
2015年1月23日 ... 1911年1月23日,林本源製糖會社舉行始業式,亦即開業典禮。所謂的林本源,並非 人名,而是屋號、家號或堂號,但在「林本源製糖會社」的例子裡,顯然做為商號來使用 。 板橋林家開台第二代林維源,取「飲水思本源」之義,將家產分割「飲記」、「水記」、「 本記」、「思記」、「源記」五記,分別給予五個兒子,「本記」為三子、「源 ...
溪州糖廠曾是台灣重要的糖廠。 1909年,日本政府要求當時台灣的富商板橋林家,將 在上海、香港的資產返回台灣,林家為了保護這筆龐大的世襲財產,又在台灣總督府 鼓勵糖業的慫恿下,便出資成立「林本源製糖合名會社」,藉由官廳的權力強制收購民 地,興建廠房,以糖廠為中心鋪設五分車鐵道運送甘蔗。 溪州糖廠的煙囪原為鐵製, ...
文化協會的巡迴演講團來到農村,不知不覺中喚起民族與政治意識,影響所及使台灣 蔗農從一九二三年起,即勇敢地在台灣各地向高高在上的製糖會社要求提高收買甘蔗 價格,並漸漸進入以團結的蔗農組合組織來對抗。所以發生了許多起蔗農爭議事件。 如在一九二四及二五年二年之間有林本源製糖會社溪州工廠(台中州發生二次事件)、 ...
林本源家族,或稱板橋林家,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與霧峰林家並稱,臺灣人稱「一天下,兩林家」。林本源家族清朝时發跡於板橋。「林本源」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板橋林家的「商號」。2008年6月,富比士公佈出身板橋林家、任華南金控董事長的林明成身價淨值12億美元,居是年台灣第二十。
達圓林本源家族的製糖事業請介紹林本源家族的製糖事業及所屬糖廠概要原料採收區域制度之下,會社可以任意壓低收購價格以增加其收益。二林蔗農事件就是因為會社發表的價格比他社偏低,因而要求會社提高收購價格而引發的。由於林本源製糖會社和二林蔗農的關係,使得甘蔗在低價時,不僅是蔗農,連地主在內也是被剝削者; ...
農對於二林事件與蔗農組合的看法,並重新探討蔗農、製糖會社及蔗農組合幹部 ..... 洪長源等,《殖民地的怒吼:二林蔗農事件》(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6 年二版), ...
2015年11月3日 - 日治時期,二林地區農民配合政府政策大量種植甘蔗,並交給「林本源製糖 ... 二林蔗農事件的領導人簡吉(左)與李應章,被日本警察拘捕後的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