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總體營造首見於1994年。當時台灣的文建會主委申學庸向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 時提出「社區總體營造」之名詞,該詞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 共同體的概念,來作為一類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作為主要目標。主要目的是 為了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展面向,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 另外, 其他 ...
居住在同一地理範圍內的居民,持續以集體的行動來處理其共同面對社區的生活議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創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逐漸地,居民彼此之間以及居民與社區環境之間建立起緊密的社會連繫,此一過程即稱為「社區營造」。
2010年5月24日 ... 簡單說來,社區營造主要是凝聚社區意識,而社區發展工作則比較著重於社區硬體 方面的發展。台灣過去曾花費 ... 簡單說來,社區總體營造與過去的社區發展最大不同 點在於「主體」之設定,社區營造是以社區作為主體,強調草根自主性;社區發展工作 則是在作法上易成為由政府主導,其結果自然大不相同。 ☆「社區發展 ...
一、前言 社區營造就像庄頭的廟宇做醮,不待政府補助經費才做。眾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家家戶戶捐丁錢,有人幫忙搭帳棚,有人幫忙擺桌椅,有人請戲團,有人跳家將,舞獅舞龍,敲鑼打鼓,庄頭鄉親總動員……。當然,過程中總會碰到有些人「不出丁錢閣嫌戲歹看」,令主事者感慨「做到流汗,被人嫌到流涎」;不過總算家家戶戶擺出祭 ...
草地社造人‧營造故鄉情~專訪鹿港鎮南勢社區總幹事許進興先生 「南勢社區其實在民國67年時便有了社區組織,到了民國85年時才正式登記為社區發展協會,但是真正開始積極做社造是92年的事了…」,許進興總幹事回憶的說,「一開始社區是從消除社區 ...
社區一家的上海實踐構想 由台灣企業推動的「社區一家幸福行動計畫」經過十年長期投入社區營造,圓了許多社區團體或居民個人想為生活環境盡一份心力的夢。在每個提案的實踐程序上通常是從感覺產生具體的想法,然後因想法而產生行動 ...
值得讚許的是,社區總體營造工作所帶來的正向積極意義 ,確實能讓長久以來接受制式教育與對土地疏離的大眾,找到與認同屬於「家」的感覺 ...
一股「社區」的風潮正在席捲臺灣的. 基層,推行數十年的社區發展工作,已不. 再是社區工作的唯一代名詞,福利社區. 化、社區照顧、社區營造、社區健康營造、. 學校社區化、環保社區化……,眾多以社. 區為號召的政策和方案,在政府各部門不. 分工、也不合作的強調伙伴關係的狀態下. 各行其是,社區居民也不知到底這些名詞. 有何差異 ...
166 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 作者針對社區照顧、社區營造提出相關理論、基礎及方法,更針對臺灣相關政策的發 展及實務進行說明,讓讀者對於台灣目前推動社區照顧及社區營造的現況有初步的瞭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南臺科技大學工業管理與資訊系; 臺南市南區日新社區發展協會; 臺南市新市區潭頂社區發展協會; 臺南市善化區田寮社區發展協會; 台南市麻豆區社區文化營造協會; 台南市學甲區一秀社區發展協會; 臺南市楠西區鹿田社區發展協會; 台南市將軍區苓和社區; 臺南市善化區坐駕社區發展協會; 台南市學甲區大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