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泛指以各種手段以取得魚一類生長在水中動植物的一類行業。漁業狹義上指捕撈漁業(又稱捕魚業),可細分近海漁業和遠洋漁業。此外,漁業還有一種叫養殖漁業(或稱水產養殖)的產業。漁業屬於第一產業,除了魚肉以外,魚油等也是漁業相關工業的重要產品。
便民服務 線上表單 各項業務申請 下載服務 核發進口農產品 漁業執照掛失 產銷班資訊 租用漁船線上作業系統 Rights for Foreign Crews 最新法規 2018-03-01 鰻苗捕撈漁期管制規定 ...
近海漁業漁產量於1980 年達到歷史新高有. 37 萬906 公噸,之後逐年緩慢下降。 綜觀此期之特色為光復後漁業百廢待舉,政. 府遷臺後積極扶持漁業,讓漁業儘快先 恢復到. 1940 年之水準,然後有計劃地逐年實施漁業增產. 計畫,並納入四年一期之 經建計畫中,優先發展. 離岸較近的沿近海小型漁業,其間復成立農復會. 漁業組,在 美援 ...
2017年12月10日 ... 濫捕問題已成台灣漁業迫在眉睫的危機;遠洋漁業部分,已連續二年遭歐盟黃牌警告 ,問題若無改善,未來可能領到紅牌遭到制裁,將造成近百億漁產損失;近海漁業則因 濫捕致漁源枯竭,雲嘉南的近海作業漁民,超過六成被迫休漁,漁村一片蕭條。
台灣的漁業 漁業,從廣義的定義來說,是泛指人類採取、運用水中的動物或植物,所 產生的一類經濟活動。而漁業資源是指現在正在使用或未來可能會被漁業所利用的 生物群集。從台灣濱海附近史前文化遺跡中,發現許多漁業相關的器具,由此可知, 漁業活動早在史前時代就已經出現在台灣。在距今約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台灣 的 ...
一、發展沿革及現況. 我國沿近海漁業在民國34年台灣光復之初,由於戰爭影響,漁產量大為降低,年總漁產量僅1萬6千餘噸,當時政策首重恢復沿近海漁業。民國40年,政府鼓勵民間造船,沿近海漁業逐漸恢復,產量年年增加。民國42年至49年實施第一、二期經建計畫,將資金投入沿近海之小型漁業,民國42年實施「漁船放領」,台灣 ...
作者:John Hocevar 以下是關於過度捕撈的事實,一起看看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12. 1950年起,因為過度捕撈,全球四分之一漁業已經崩潰。 11. 世界海洋中,77% 魚類資源已完全枯竭、過度利用、減少或緩慢復甦。
場所,基礎生產力豐富,形成良好漁場,造就多元的海洋漁業經營型態。漁業是臺灣重要的初級產業,. 在魚類資源量有限的條件下,養殖漁業成為漁業發展重要的產業。臺灣大學於1986年成立漁業推廣委漁. 會,定期給予各縣市產銷班漁事推廣及輔導。 捕撈漁業問題. 據統計,臺灣年總漁業生產量約140萬公噸,其中海洋捕撈漁業占總 ...
捕撈漁業的末日VS 水產養殖的曙光. 最近的一則新聞:東港黑鮪魚因過度捕撈造成資源匱乏,捕撈量逐年銳減,未來可能沒有. 黑鮪魚了。這並不是個案,根據數據統計,由於氣候因素加上亞洲的崛起導致水產品需求量大. 幅增加,過度的捕撈使得大海資源逐漸枯竭,在過去25 年裡,亞洲魚類資源減少了百分之三. 十。漁民出海比過去離岸 ...
漁業署蔡天享. 壹、永續漁業. 永續漁業之理念: 聯合國於1992 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之環境及發展大會通過「 21 世紀議程」,提出「永續發展」的概念,定義為「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能力發展的需求」,永續漁業即合理開發及利用海洋資源,建立永續發展能力及保護海洋生態。臺灣為名列全球前20 名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