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開放的心靈,去接受上主的訊息。 .生活印證是為了使信仰和生活結合起來。 .小組討論則是為了使抽象的教義,成為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選擇。 本慕道手冊共有五十四課。原則上1-9供慕道前期用;10-46用於慕道期;47-54則供釋 ...
聖號經 聖家誦 點聖水經 天主經 家庭禱文 拜聖體經 聖三光榮經 貧窮祈禱 往恭聖體經 信經 謙遜禱文 奉獻中國於聖母頌 宗徒信經 信友禱文 感謝天主經 求聖神降臨經 病人禱文 為教宗誦 伏求聖神降臨 為病者祈禱經文
... 爐五河匪日魔於|之纏俗爾古金三州之掛編耳差計貿之亂傳厥書盆膠而命遍如請雛百乎日於都可資書絲量以日籃日衡禮事|跪絲日散日重所赫山山三日響|樹徽五繳警鄭購上頭仔山魏月直計狀而絲有後河曾喜資職布治日詩手人聯海益五似所桑受是辭魏愈締病謀貿縱以著溫關|斷人|緬日命則麵統亦關歡或雛蒂絲社力重營灰芝跟篇言聯絲 ...
谢晦《悲人道》:戚族鞠戮复牧福叔。卞伯玉《菊赋》:菊馥。鲍照《拟古之三》:逐服陆宿目 覆竹。沃屋同用三例,谢灵运《佛影铭》:笃学独续;《庐陵王诔》:酷毒辱赎。谢瞻《于安城 答灵运》:乐曲邈笃。阳唐同用,如何承天《止邪篇》:商昌亡方行央张忘。王叔之《笏赞》: 光常忘章。王韶之《武原府君歌》:将皇光疆。傅亮《从征》:乡翔行芒;《芙蓉赋》:芳堂房棠 裳 ...
陳義芝主編《臺灣現代小說史综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陳少廷著《臺灣新文學運動簡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六年〈一九七七年) ... 近代史料出版組一九七二年余崇生著〈從鄉愁到現實〉《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七期民國八十六年九月〈一九九七年)古繼堂著《臺灣新詩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133王充之語俱見黃暉:《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卷16,〈講瑞篇〉,頁 721、 722。 134 《國語》(舊題左丘明撰、韋昭注,點校本,臺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年),卷1,〈 周 呂渭的〈西掖瑞柳賦〉命題本來應該是一個很歌功頌德、逢迎皇帝的題目,孰料德宗 並不喜歡,大概是因為這個題目會喚醒在此之前朱泚之亂倉皇出逃的失敗經驗,所以德 宗 ...
聖母七苦玫瑰經 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亞孟。 我的天主,我奉獻給祢這串七苦聖母玫瑰 經,為了祢更大的光榮,為了崇敬祢的母親聖母瑪利亞,我要默想並分擔祢的痛苦。請求祢,為了此時此刻,祢為了我們所流的眼淚,幫助我,也幫助所有的罪 ...
天主教教理簡編 卷一 信仰的宣認 第一部分 「我信」 — 「我們信」 1. 天主對人有什麼計畫? 天主本身是無限的美善和真福,按祂純粹慈愛的計畫,自由地創造了人,使人分享祂的真福。時期一滿,天主父就派遣聖子作為墮落於罪過的人類的贖世和 ...
宋代的《楚辭》與古賦批評對元明的賦學理論有開拓性的意義。其一,. 宋人的古賦 評論較少囿於考賦制度,而是更多地表現出文人化的傾向。此. 傾向可體現於文獻考 述與思想評論兩方面,並成為元人以「古」衡「賦」. 的思想淵承。其二,宋代《楚辭》學的 復興及其「興楚」、「尊漢」的內涵. 導向和「情」、「理」為核心的文體思考,也為元人如祝 堯 ...
文學包括韻文與無韻文。 一、韻文. 韻文乃是有韻的文學,有詩經、楚辭、賦、詩(含 樂府詩、古詩、近體詩、詞、曲)。 韻文的產生早於無韻文,最早發源於歌謠。 詩經為 我國韻文之祖。 二、無韻文. 無韻文乃是不刻意講求韻腳,句法不必押韻的文章。 無 韻文有著作文(含經、史、子)、駢文、散文、小說等四種。 尚書為我國散文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