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對經濟成長之貢獻,從經濟立場來說,包括產品貢獻,因素貢獻,以及市場貢獻等三大類。台灣是以農立國,台灣剛光復時,是農業社會,經濟非常貧窮,農業生產力很低,農業政策的目標為提高土地生產力,所以透過實施公地放領、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政策,終於農業生產力大為提升,不僅確保糧食安全,還可外銷歐美、日本等國 ...
加入WTO對台灣帶來的衝擊很大,其中又以農業部門所受影響最大。然而加入WTO其實是面對更多競爭的開始,絕對不是終點,我國所承諾的關稅減讓條件及市場開放,未來將不止於此,貿易自由化及國際化是不可逆、不可抗的趨勢。WTO新回合談判,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兩岸三通等新挑戰,所帶來的將是關稅降得更低,貿易更自由 ...
台灣政府應該讓台灣農業將轉換成技術密集與資本密集的知識型與創新型農業,才能在當前國際競爭下存活與永續發展。台灣農業產業需要發展戰略的典範移轉,需要更多資源與精力投入,帶動既有農民參與的農企業發展,引進新興企業家投入農企業的 ...
2018年1月2日 ... 我國漁業生產可分四大項目,包含遠洋、近海、沿岸漁業以及養殖,2016年統計年 產量共100萬5千8百公噸,其中遠洋漁業產量佔比58%,看似第一,但其中91%都 直接外銷,提供國內內銷魚貨僅有5萬公噸。產量次之為養殖漁業,總產量23萬2千 287公噸,產值高達288億,其中有73%為內銷,每年供應國內16萬9千978 ...
台灣農產品補貼措施,納入農業總支持為新台幣177億元,我國承諾削減農業境內 補貼20%約35億元,可以用減少雜糧保價收購來達成,困難度不大。 .... 我們應在 思考上作改變,找出有特色的產品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各種農產品的用途並非是 唯一的,也可多思考新的用途,例如:稻米可考慮培育出專供製酒、高級米製品或做 飼料的品種 ...
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 推動農業科技研發產業化. 積極推動智慧財產保護與運用,促成智財權獲證68件,包括專利31件及植物品種權37件,成果豐碩;技術移轉新案123件,研發成果收入達8,412萬元,創歷年新高,較2012年成長10%。完成2013年臺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農業館展出計45項技術,重要成果包括豹鱠(七星斑)之繁殖 ...
臺灣的漢字正式書寫為「臺灣」,而「臺」為正體字,但與異體字「台」通用,現今民間與媒體多用「台灣」 [23],在中華民國的官方國書、文件中則使用正式的「臺灣」 [24]。 長期以來,臺灣各級政府機構對「臺」與「台」兩字對政府文書未有統一規定。
2018-02-04 中央社 新加坡航空展將於6日揭開序幕,估計50國超過1000家公司參與這項兩年一度的亞洲最大規模航展,各大廠商莫不摩拳擦掌著眼商機。 台灣航太業者相當關注新加坡航空展,今年不乏國家中山科學研究 .....
全球化的經濟整合與環境變遷使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臺灣鄉村社會也面臨農產經濟衰退、少子化、人口老化等重大挑戰。過往,女性在農村中默默撐持家務及農事;如今,女性在受到更多專業教育與當代科技知識訓練後,除了持續為農村帶來安定力量 ...
關於本所 機關沿革 香蕉為台灣重要之經濟作物之一,於民國50年代,植蕉面積高達4萬多公頃,外銷量於57、58年曾達3,600餘萬箱,所得外匯收入約美金7,000萬元。惟當時台蕉產量不高、品質不良,在當時未有競爭情況下,尚能維持外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