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灣的農業變遷歷程 關於台灣農業結構分析,大抵是以台灣整體經濟變遷脈絡之上。戰前1929年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的台灣》以及1941年川野重任《台灣米穀經濟論》即以前資本主義社會的視角,分析日本殖民地台灣以米糖為基礎的農業經濟,如何由 ...
科學發展 2011年1月,457期| 135 以台灣好米、米製食品、高級酒類、養生醋及米系列美容保養品,呈現稻 米的多元利用。農業揭櫫穩定人民生活、支援經濟發展及維護永續生態的最高理想。政府在台灣
... 公頃,種類甚少,每人每年消耗量僅40 公斤左右,當時蔬菜生產改進工作主要為 增加種類,以期藉多種蔬菜栽培生產而增進國民健康。我國在民國38 年即已開始 進行蔬菜引種工作,多種臺灣過去從未栽培過的蔬菜都先後試植成功,其中最成功的 是洋菇及蘆筍。洋菇引種工作始於民國42 年,經不斷研究改良,民國45 年台灣省 農業試驗 ...
光復初期至2000 年止,探討其中的因緣與變化,期望從不同的角度了解農業推廣. 的過去、現在,期能與未來世代的發展接軌。 台灣的農業推廣工作已有五十餘年的歷史,在學術理論的研究及實務工作的領. 域中,許多先進獻身其中,前仆後繼,赴湯蹈火,在農業產業、農民、農村婦女及. 農村青少年的輔導過程上,為台灣創造不朽的農業 ...
壹、前言.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人人日進三餐,能說與農業無關?」農業是 國家發展的根基,維繫著國家安全、國人生活及生態保育的重責。隨著經濟快速成長, 農業占GDP比重降低,各先進國家仍然相當重視農業。面對21世紀全球化、地球暖化 及能源糧食潛在不足之新情勢,農業與糧食、人口、能源、環境等問題息息相關。
主要數據來源: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 除非另外說明,所有數據均以美元表示。 閱 論 編 臺灣經濟在二次大戰 ... 美元)和戰前日本人奠定的工業基礎,得以即時重建台灣經濟。農業方面,戰後政府支持的台灣小農生產與資本農業 ...
本文的目的即在於探討台灣發展優勢農業的經驗,包括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設施栽培 ... (一)在農作物 方面,稻作面積配合進口量適度調降,但擴大良質米生產。對不具競爭力之雜糧廢止保價收購,大幅減少玉米、高樑、黃豆之生產,而以直接給付 ...
本文將回顧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農業政策的發展與轉變,並深入探討這些政策演變背後所隱含的社會與經濟意義。 二、美國農業政策的背景與起源. 美國農業的發展 ...
台灣農業結構之變化與農業政策之重點. 彭作奎(1)* 謝佑立(2). 摘要. 本研究目的主要 探討臺灣農業結構與農業發展重點。本研究發現歸納如下:一、農業生產.
一、前言. 日本農業隨著經濟發展的演變,糧食需要亦產生變化,土地、勞動力移向非 農業部門,農業生產構造、農地制度發生改變,各種農業政策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