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於遠古印度 迦毗羅衛國(現在的尼泊爾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釋迦牟尼佛)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發展為宗教。
2004年早春,夢參老和尚以九十歲高齡,在中國五台山普壽寺發願講述《大方廣佛華嚴經》,完整開演華嚴甚深奧義,寫下中國近代佛教史上九十歲僧人開講《華嚴經》的紀錄,實為百年難得一遇的殊勝法緣。 方廣文化秉承夢參老和尚殷重之交付囑託,繼製作全套八十華嚴講述DVD光碟之後,我們將陸續出版【八十華嚴講述】書籍,在多位 ...
詞語釋意 [編輯] 佛陀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覺悟」或覺者,它是一個陽性名詞,陰性形態為buddhi。由於佛教初期自西域傳入中國,而西域語言眾多,所以在漢語裡有種種不同的音譯名。 常見的譯名:佛、浮陀、休屠、浮屠、浮圖、浮頭、勃陀、勃馱、部 ...
慈蓮寺建寺緣起 開山住持果淨和尚,號大願,俗名郭三,台南縣大內鄉明山村(燒灰仔)人氏,出家前與夫人郭施鑾英(出家後法號悟道)於新化鎮經商,人稱郭居士。此時伉儷倆雖甚年輕,而以殊勝因緣,於佛法上漸有領悟。
文字摘錄→ 各位法友 在我要說四念處講義之前 為了避免大家對大乘與小乘的誤解 而誤以為修四念處是小乘的行為 以致錯失學習四念處的因緣 所以請大家務必先翻閱雜阿含七六九經 我們即可解除對大乘與小乘的疑問
引文:「當釋迦牟尼佛將要進入涅盤(編按:臨終)的時候,弟子們提出了四個問題,請佛作最後指示。其中一個問題就是: 佛在世時,我們依您而住;現在您要捨我們而涅盤,我們應該怎樣安住呢?佛曰:我涅盤後,你們應以四念處法安住。
貳、釋六妙門. 一、解題. 「六妙門」者,即是數、隨、止、觀、還、淨等「六」,這六個方法稱之為「妙門」。「妙」者,好也。什麼是最好的?涅槃是最好的﹗世間上的事情,都是 ...
最近新增的菁華開示…
覺性太極 - 一個徹底改變生命的終極方法: 太極拳結合正念/觀照/覺性(四念住) 1. 從一切痛苦迷失中解脫出來、心靈的絕對自由、每分每秒的自由感、解脫感與清晰感。 2. 找出我是誰、活著為了什麼、生命的意義(真正源於自己,而非來自外在觀念的答案 ...
故佛說四念處來破眾生妄見: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四念處的精神在 ..... 意思既是說:我們的前心念與後心念毫不相干,互不相到。而每一念的法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