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兩類四預流支:一者屬慧為先導的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一者是以信為主的是四證淨。詳細請參閱印順導師《華雨集》二(第二章‧第一節)頁 40~46。
佛教起源於遠古印度 迦毗羅衛國(現在的尼泊爾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釋迦牟尼佛)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發展為宗教。
提要. 「安那般那念」是多數人熟悉修習止觀的方法,雖開展成為「十六勝行」,在時空的演變下,其修習方式似乎是不同的。又,諸經論記載上的出入,特別是關於「身行」(梵kāya-saṃskāra 巴kāya-saṅkhāra)之說明,並不容易掌握其意,且經論中位置不一。如:《雜阿含》803經云:. 覺知一切身行息入息(第四勝行),於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學; ...
印順佛教基金會秉持佛教智慧明達、慈悲濟世之精神,以淨化身心、利濟眾生、弘揚佛法,興辦佛教有關宗教、社會、教育及文化等事業為宗旨。印順導師提倡的人間佛教:正見為導,淨心第一,利他為上,人菩薩行。
【近人著作】 1. 印順導師著 《成佛之道》,台北,正聞出版社,一九六 O 年十月初版;一九九三年九月改訂增注初版。 2. 印順導師著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台北,正聞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二月,第四刷。
目 錄 三天法會課題部分 佛規禮節 人生的真諦 我們為什麼要求道 天命明師之印證(一、二) 道與教的認識 十條大愿(一、二) 孝道(一、二) 演禮 持齋的意義(一、二)
彌勒淨土遊記 目錄 < 恭接著書玉旨 > < 恭接懿旨 > < 南海觀音菩薩 序 > < 濟公活佛 序 > < 第一回 淨土初遊法音傳 > < 第二回 宣說佛號釋疑義 > < 第三回 聽八味水談身高 > < 第四回 觀交界處覽淨土>
佛學問答第三輯 如本法師著 1. 有人發心想學佛、修行,但習氣重,不能持戒,怎麼辦? 2. 為人講經說法,若佛法說錯了,有因果之報否? 3. 做人心好就好了,又何必學佛呢? 4. 何謂持『滿分戒』與『不滿分戒』?
觀世音菩薩傳 曼陀羅主人著 觀世音菩薩傳序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第二回 濁酒三杯涼亭小讌 明珠一顆好夢投懷 第三回 怪老人妙舌說慈航 小公主停哭聽佛偈 第四回 物色乘龍欲傳大位 閑觀鬥蟻引動慈心
打坐第二重點是呼吸,呼吸主要在建立丹田契機,使丹田能成形。 ..... 很多道場都在教數息法,如果你照《安那般那沙第法門經》中所言去做的話,體會其殊勝處,就不會 ...